“人”是決定企業未來發展走向的決定性因素。
移動機器人近幾年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攀升,不但需要研發人才,也需要移動機器人的實施、維護人才。作為新興領域,移動機器人人才儲備量達不到實際應用的要求。因此,在技術產品各項競爭背后,行業“搶人大戰”也在頻繁上演。
技術型人才的稀缺
根據新戰略移動機器人產業研究所調查統計,移動機器人本體企業中,技術型人才占比最大,均超過50%,部分企業甚至達到了70%以上。
不同公司的產品定位不同,對于人才的需求結構也會有移動差異。從事技術應用+功能創新的公司,著重還是本科的設計人員+??票究频恼{試人員為主,功能開發需要少量研究生級技術人員;從事純AGV技術應用的公司,基本組成以本科的設計人員+??票究频恼{試人員;從事AGV平臺的研發應用的公司,就需要大量的高層次研發人員(研究生及以上),還需要大量的驗證應用工程師、實施工程師,這樣的公司體量較大,每年也需要大量項目完成才能持續支持發展。
當然,不論是何種類型的企業,技術型人才是核心,同時也是當前移動機器人行業急缺的,其中算法開發、軟件開發、機械設計、電氣設計、項目實施等類型人才尤甚。
技術型人才的稀缺一方面是因為機器人行業尤其是移動機器人在國內都還屬于新興行業,行業內的專業人才整個市場上積累較少,另一方面,移動機器人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相對較弱。
表:2019屆畢業生各專業月收入排行
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名譽主席,曠視科技高級副總裁、機器人產品部總經理王宏玉曾表示:“實際上高校里面做算法的人還比較多,不過大部分都被分流到了互聯網企業,如今實體行業吸納人才的能力確實不如互聯網行業,我們只能拿到第二梯隊的人才?!?
表:移動機器人行業部分崗位平均薪資
薪資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從薪資方面看,電氣及機械設計師平均薪資在12K-20K左右,項目實施人員平均薪資在9K-15K左右,項目規劃師普遍在10K-20之間,薪資最高的算法及軟件開發崗,業內普遍在15K-30K之間,高級算法工程師可達到30K-50k,但與互聯網公司相比還是具有一定差距,雖然有些創業型企業會有一定的期權方面的鼓勵,但吸引力還是相對較弱。
圖:2020年中國自動化專業就業行業分布
在地域分布方面,長三角和珠三角是移動機器人企業的兩大聚集地,對于人才的需求競爭激烈,尤以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為甚。在一些經濟稍落后的省份城市,例如合肥,山東,云南等地,由于位置相對偏遠,薪資待遇也相對較低,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因此,有些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也會選擇在一線城市成立分公司,或建立研發中心。
項目實施及銷售團隊流動性大
不管是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還是稍落后的二三線城市,人才問題普遍存在,而在人才整體稀缺的大環境下,“搶人大戰”在業內頻繁上演。
據新戰略移動機器人產業研究所調查顯示,在人員的流動方面,核心技術團隊的流動性相對較低,項目實施團隊及銷售人員離職率相對較高。一般而言,核心技術團隊的待遇高,尤其是在創業型公司中,有些核心技術骨干往往也是公司合伙人,離職幾率不大。
企業業務擴張離不開項目實施團隊的支撐,為了方便項目實施及節約成本,當前大部分公司都會在不同區域組建項目實施團隊,而有經驗的實施團隊更是各大企業所青睞的,因此,項目實施人員是各大企業爭搶的重點。
銷售人員方面,一般企業對于銷售人員并要求對AGV相關技術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可入職后培訓相關知識,進入門檻相對較低,流動性也比較大。而其中,來自于友商企業且自帶客戶資源的銷售人員更是各大企業青睞的對象。業內相關人士表示:“如果是友商的銷售人員,對這塊比較熟悉,上手就會快一些,而且他會有自己比較匹配的客戶資源,這個是比較理想的,此外,從事關節機器人或者機器視覺等相關自動化行業,對這塊的理解是互通的,也比較容易上手?!?
針對業內人才的頻繁流動,今天國際副總經理王勇認為:“行業的人員流動,雖然對當事流出企業有一定影響,但是總體來說,表明這個產業有活力,有前途。各個當事企業立足當下,做好AGV產品定位,必能使得各自企業的人才大有可為。對于我們今天國際機器人而言,一方面我們要創造條件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正在擴大與高校、科研機構、同行企業的合作,借助他們的人才力量,以委托、合作等多種形式,為今天國際的產品服務?!?
但人才流動,其實并不僅僅在各大移動機器人企業間,在行業的“搶人大戰”中,眾多跨界企業的入局也在攪動著市場。
后疫情時代,資本市場對于機器人行業的關注度逐漸提升,以地產、互聯網、金融等行業為代表的很多跨界企業都將自己的業務觸角延申到了機器人領域。不惜以重金招聘和挖人等方式,力求在短時間內打造一支屬于自己的機器人高端人才團隊。
相關業內人士認為:“這些企業的關注點不是解決客戶的痛點、推動整個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以及合理的利用高薪挖來的人才攻克技術難題。相反,他們更側重于打造 “概念”和夸大宣傳,進而吸引資本市場的持續投資與關注。人才團隊的“尖度” 和“厚度”,在他們眼中,只是他們贏得資本市場的有力籌碼。通常來說,這類企業的生命周期通常很短,一旦失去了資本市場的關注,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放棄整塊業務,去尋求新的“概念點”。很多傳統機器人企業在這場“金融風暴”面前顯得力不從心,人才持續外流。這種不計后果的揠苗助長方式,既危害了行業的整體進步,耽誤了高端人才的寶貴年華,更誤導了高校畢業生的擇業標準?!?
某種程度上而言,跨界企業的入局確實加劇了業內的人才競爭,但另一方面,更多資金的涌入,其實也給行業帶來了更多新的模式,增強了行業的活力。
如何擺脫“缺人”窘境
技術型人才稀缺,人員流動較為頻繁,在“搶人大戰”背后,移動機器人行業如何才能整體擺脫缺人窘境?
中國移動機器人(AGV/AMR)產業聯盟執行秘書長李進科認為:“隨著我國移動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移動機器人技術的不斷跌進,所以移動機器人相關技術人才需求也隨之劇增,但移動機器人相關技術人才卻非常稀缺,行業正在上演移動機器人人才荒,并且人才缺口在不斷加大。目前行業獲取人才的方式基本是對于高校有相關的專業的人才進行企業內部二次教育或者是從同行之間挖人,這樣從長遠來講并非解決之道,反而限制了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而要從根本上解決業內的“人才荒”問題,首先,提高行業整體對于人才的吸引力是前提條件。移動機器人目前而言還是一個新興行業,市場規模還未超過百億,大部分企業成立時間短,處于初步發展期,當前盈利能力尚不足。薪資待遇與未來發展空間是擇業人員的兩大基本標準,因此,只有做大做強行業,企業才能分得更大的蛋糕,從業人員的待遇才能進一步提高。
其次,建立成熟的人才培養機制也是關鍵。目前業內大部分企業都跟相關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借助于多方的科研優勢及人才培養優勢,合力解決移動機器人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難題。移動機器人是一門綜合的交叉學科,涉及到了計算機科學、機械工程、電子工程等多門學科,集軟硬件于一體,高校和科研院所擅長做理論和前沿探索性的研究,企業則更了解實際應用需求,而且工程開發能力通常比較強,雙方緊密合作,甚至在一起工作,會產生1+1大于2的效果,能夠實現技術的快速落地。
近幾年,在產學研融合的背景下,一些高校及研究機構也孵化了一批優秀的創業型企業,例如迦智科技、優艾智合等,前者依托于浙江大學控制學院機器人實驗室,創始人熊蓉是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機器人實驗室主任,后者核心團隊均來自于西安交大。
高校孵化的企業,在人才資源方面無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但迦智科技創始人熊蓉對此曾表示:“在這些年的實踐中我發現光有技術實際上是做不好slam產品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通過經驗積累來解決問題。所以我認為我們國家現在絕對不缺移動機器人的人才,缺的是什么都懂,能夠去進行規劃、深入到行業需求里面的人?!?
國內的移動機器人起步較晚,此前一直處于緩慢的發展過程中,直到2015年后才開始快速蓬勃,而伴隨著行業蓬勃而來的,是更多新技術和新應用的出現,復雜的應用場景和與5G、AI等多技術的融合越來越普遍,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依托高校確實在人才資源方面有先天優勢,但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如何能夠快速成長為懂行業、懂應用的專業人才,這還需要企業與高校之間繼續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