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人叉車的應用早在90年代后期就已經出現,主要應用于煙草、軍工、鑄幣印鈔等行業,應用方式主要是集成商購買叉車企業的基礎車體進行自動化改裝,價格不菲。
2014年開始,傳統叉車企業為求轉型,紛紛布局
叉車AGV/AMR市場。同時,市場上也相繼出現了一批專注于無人叉車應用的廠商,成為行業內的有利競爭者。
勱微機器人成立于2019年,在2020年10月底的CeMAT亞洲物流展上,首次對外展示了其系列無人叉車產品及應用。
經過近三年的發展,以無人叉車等產品為核心,勱微機器人已經成長為具備軟硬件一體化智能物流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科創新秀,僅2021年就累計服務了上百家大型企業客戶,覆蓋20+行業場景,且2021年訂單相比2020年全年實現了超高速增長。
作為迅速崛起的行業黑馬,勱微機器人的快速發展也吸引了資本的關注,今年2月,勱微宣布完成超億元A2輪融資,且目前新一輪的融資也正在敲定中。
勱微機器人快速成長背后的秘訣是什么?無人叉車要如何創新發展?近期,
新戰略移動機器人全媒體記者特別采訪了勱微機器人CEO陳文成,與其就勱微機器人的成長及行業發展方向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產品:零部件、整機、軟件系統全覆蓋
從產品定義到產品開發,勱微機器人以技術驅動,構建領先的智能物流一體化交付平臺,硬件端:完成了
無人叉車、AMR、無人牽引車、倉儲機器人全系列打造;軟件端:完成了全套自主研發的核心算法與系統,從核心零部件到上層系統,基于場內智能物流軟硬件全部產品一直在不斷豐富及創新。
硬件產品
當前,勱微在硬件端已形成無人叉車、AMR、無人牽引車及倉儲機器人全系列產品矩陣,并在今年三月份正式推出「勱喆倫α1(Ⅱ)」、「小金剛MW-X1500」、「智能四向穿梭車MW-Z1」、以及柔性化視覺解決方案「天眼系統」。
「勱喆倫α1 」是業內首創“單次二托”新形態無人叉車,驚艷硬核實力,單托負載可1500kg,滿載雙托可達3000kg。外表上簡潔流暢的外觀線條、工業質感的色彩與輕快靈動的機器表情相得益彰,彰顯產品科技魅力;結構上,α1突破傳統桎梏,設計雙托結構,自帶升降功能,單次可運輸2托貨物。產品極致追求技術美學和形式美學的結合,高效滿足企業對美學、性能和效率的三重追求。
陳文成表示,“無人叉車的設計一百多年來都沒有脫離人工叉車的思路,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無人叉車都是基于傳統的人工叉車改裝的,勱喆倫α1是勱微做的一個新的嘗試,我們摒棄了傳統人工叉車的形態,在車體方面做了重新設計,使其能更貼合客戶的應用場景,同時實現替代托盤車和局部場景堆高車的需求,最高可達到2米左右。”
包括勱喆倫α1在內,截至目前,勱微在無人叉車方面已打造了10大系列產品,滿足多樣場景需求,其無人叉車最大抬升高度達到10米,定位精度提升到一次定位±5mm,二次定位±2mm的精度,大大優于行業≥±10mm的平均精度。
「小金剛MW-X1500 」,自重240kg,載重1500kg,對地面承重能力要求低,可廣泛應用于跨樓層搬運,地平區域平面搬運對接,運行平穩。
適應極窄巷道運行,可極大提升空間利用率,實現快速、靈活、模塊化極速部署,是兼具成本和性能優勢的無人叉車解決方案。
同時,在從搬運場景到存取場景的進一步拓展當中,勱微還對標研發了四向穿梭車,這也將是勱微切入密集存儲場景的關鍵產品之一。
勱微此次發布的「四向穿梭車MW-Z1」,機身厚度做到了行業最薄,僅有120mm,載重1500kg,運行速度1.5m/s,能通過視覺技術實時感知環境,檢測貨物超托,規避貨物傾覆風險,同時能配合提升機、輸送線以及RCS、WCS等多種設備和系統,實現四向運行、自動作業、集群調度等多種功能,組合成密集存儲自動立體倉庫。
對于密集存儲場景,陳文成表示,“倉儲的本質是客戶對存儲密度及坪效的需求。最早存儲方式是全部堆放在地面上,空間不夠了就衍生貨架,但無論怎么發展都需要保留2.8m-3.2m的巷道。所以后面就出現了三向叉車,車身與巷道同寬,實現進一步縮小巷道。這樣的思路是從車的創新方向考慮,缺點在于高度比較難做,20米左右的成本偏高,客戶也會更多地考慮經濟效益的問題。我們推出的四向穿梭車是瞄準10米以下或10米左右的場景,配合提升機換乘,成本做到合適的控制,保證合適的頻率。同時,回到存儲密度的需求,把車體做到足夠薄,第一款就做到120mm,比市面上產品薄20mm,這也意味著客戶的貨架鋼材每一層可以減少2CM的厚度,并提升庫的密度,整體來不論是存儲容量還是成本都有更好的表現。”
陳文成介紹,四向穿梭車在常溫場景得到應用之后,勱微下一步是瞄準冷庫場景,配合前移式叉車的使用,研發冷庫版四向穿梭車。陳文成認為,冷庫場景是潛力較大的賽道,一方面,對客戶而言,冷庫空間大小就意味著金錢成本,所以對密集存儲有著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冷庫的物料基本是標準品,更容易實現方案標準化。
軟件系統
陳文成認為:“硬件決定產品性能的上限,而算法跟軟件系統決定產品的下限,只要軟件系統足夠優秀,下限就能無限逼近上限。”所以不僅在核心傳感器上進行自研,以提升傳感器性能,同時,在軟件端,勱微完成了全套自主研發的核心算法與系統。
天眼系統:通過覆蓋全域的業務動態監控,及車路、車廠協同,藉由邊緣計算的數據處理平臺,達成管理可視化,作業環境安全化,確保工廠穩定運行,以實現降本增效。依托場內數據邊緣采集、實時計算平臺、可視化分析平臺、運維管理平臺,整合區域內“人、車、物、場”多維數據,實現場內物流智能化、自動化,保證安全穩定作業。在優化算法能力的情況下,開發了“托盤姿態識別”、“庫位檢測”、“視覺盤點”、“料籠堆疊”、“高位存儲”、“尺寸測量”、“無人裝卸車”等核心復雜適應場景技術,不同的客戶現場,可以快速配置導入。
陳文成表示,“在人車混雜的場景,還可以借助天眼系統來獲取信息,進行解析判斷,實現減速、轉向等動態決策。同時,還可以通過視覺系統,實現對工廠內部的管理,比如人員是否佩戴安全帽、是否吸煙、是否有人員跌倒、有無煙霧、火苗產生等情況。”
調度系統WM RCS:可同時支持數百臺不同車型車輛同一場地協同運行,通過任務調度管理,實時監控車輛的避障、運動等狀態信息,快速規劃地圖路線,確保高效率運行。
倉儲管理系統MW WMS:能實現庫存數據管理、作業管理、庫位管理以及倉庫設備
健康監控及智能報表管理,打造過程透明、信息便捷的高效生產體系。
設備控制系統MW WCS:可實現機器人與電梯、自動門、輸送機、機械手等設備操作系統統一管理,連接系統功能操作臺及數據中心,進行全場設備及信息流管理。
勱微機器人以技術驅動,自研核心硬件、算法及軟件系統,通過構建三位一體的軟件系統平臺,并協同演進,快速迭代升級,提供一站式智能物流解決方案,以標準化方案,全面滿足企業客戶的碎片化場景需求。
市場拓展:找對路子好發展
在成熟扎實的技術實力下,勱微在市場推進方面又是如何規劃的?
陳文成認為,一個企業有技術實力作為基礎,只要找到合適的賽道,盯住特定的行業與場景,深化物流場景應用,專注創新與突破,打開市場就只是時間的問題。
據了解,勱微某新能源項目,儲能電柜的搬運環節,電柜高2.2-9.4米,重達3.5-4噸,現場有ABCD多種工序,單純依靠人工安裝、人工調度管理,場面混亂,節奏難以保證,加之在該場景應用的無人叉車要拖動4噸重的電柜,叉車本身體量非常龐大,但現場空間率小,對企業的運動控制、前瞻性預知、現場感知等方面提出了技術難題。勱微在經歷了磨合、調試周期以后,最終做成相對標準的方案。
陳文成介紹,“技術實現以后,當時勱微以為方案只能應用在儲能領域,但隨后發現,只要方案足夠柔性,對產品稍微修改,就能同樣應用到汽車行業。所以工業領域的東西一開始是做非標的,但后面打通技術,就能夠把它變成幾個行業相通的。”
有成熟扎實的技術實力做驅動力,勱微在滲透市場的過程中又遇到過怎樣的難題?對此,陳文成表示,當前移動機器人行業就像一場“豪門盛宴”,入場的企業品質良莠不齊,各家競爭激烈,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出現了無序競爭打價格戰的局面,在市場大環境下,勱微也避免不了被波及其中。
對于價格戰難題的破解之法,勱微選擇回歸本質需求。堅持自主研發,堅持提供領先的場內智能物流解決方案,幫客戶解決好最本質的兩個問題:客戶的投資回報率,及客戶/用戶的使用體驗。陳文成表示,“勱微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通過性能與成本的平衡,把口碑慢慢做起來,相信市場最終會打開的。”
持續發展:勱微的“保外”和“穩內”
勱微的技術與產品得到了市場的檢驗與認可,但在企業方面,從幾個人的研發團隊飆升至近300人的企業,同時獲得資本方的億元融資,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勱微這艘船該如何“掌舵”才能持續“航行”?在這個難題上,陳文成認為需要從“保外”和“穩內”兩方面著手。
“保外”是堅持以成熟的技術產品和項目交付能力來保障外界客戶對勱微的認可。
技術產品方面。陳文成認為,打造差異化技術,不僅要在場景應用里做到“從頭到尾包圓”,更要實現研發創新,從車體的設計到性能都要不斷突破現有的技術,建立客戶認知,提高使用體驗感。
項目交付方面。勱微則采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標準化。硬件與軟件雙層面標準化,硬件架構做到3.0,全部電器實現接插件,無需復雜接線。軟件標定、老化測試環節只需1-2個小時完成,普通車型實現4個小時下線1臺。
供應鏈管控。對合作的整車代工商進行投資控股,同時對供應鏈做標準化管理。針對特定的車型,與外發商建立合作,整合全流程,滿足產能需求。
團隊建設。以完善的線上知識理論+線下實操培訓系統來建立交付人才團隊,批量制造交付工程師,進一步將培訓系統復制到渠道與代理商。
陳文成表示,“交付的本質是要回歸到軟件技術層面,只要勱微的軟件方案做到標準化,它的工具和應用部署系統都是能復制的,這也是勱微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穩內”是企業內部需要建立穩定、優秀的團隊。
作為一個高科技初創企業,團隊規模擴大,隨之而來的是人員管理問題。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對團隊的長足發展至關重要,能做到人才吸引、完成團隊建設、實現組織績效。
陳文成認為,技術產品的創新只要堅持戰略方向走,結果都相差不大的,但人的因素是不穩定的,需要從團隊建設之初就抓緊管理,企業的未來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圍繞“保外”和“穩內”的戰略路線,當前勱微在激烈的行業競爭里已經成功占據一席之地。作為后起之秀,勱微始終堅持穩打穩扎,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
陳文成認為,當前行業競爭激烈,更考驗新進者的能力,而且在工業領域,光靠口號喊得響亮是沒有用的,客戶最終只會認真正的結果,未來勱微也將會以過硬的技術產品,逐步打開更大的市場。
結語:行業從不缺少新進者,勱微能在一眾科創企業里脫穎而出,其背后是團隊堅持不懈地鉆研與突破,當前市場格局未定,勱微這匹黑馬能在后續帶來怎樣亮眼的成績,還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