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正式公布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有2930家企業上榜。至此,我國已有4762家中小企業登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榜單。
什么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單從字面上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可拆分為兩部分理解,一是“專精特新”;二是“小巨人”企業。
“專精特新”一詞最早提出于2011年7月,由時任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的朱宏任在《中國產業發展和產業政策報告(2011)》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提出。報告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大力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即專業化(主營業務專注專業)、精細化(經營管理精細高效)、特色化(產品服務獨具特色)和新穎化(創新能力成果顯著)。
“小巨人”企業,則指業績良好,極具發展潛力和培育價值,并處于成長初期的小企業。其特點是可以通過培育得到快速增長,并最終成為行業內的“小巨人”。
兩個專有名詞結合在一起,主要指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尚處發展早期的小型企業,它們通常業績良好、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有望在未來成為國際領先的制造業單項冠軍或隱形冠軍企業。
而2018年11月,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正式明確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概念,是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多家物流集成及移動機器人企業上榜
近年來,伴隨著產業智能化升級的浪潮,智能物流、智能巡檢等相關產業鏈正在快速發展,在此次公布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榜單中,也有多家物流集成及移動機器人相關企業上榜。
諸多物流集成及移動機器人企業上榜“專精特新”小巨人榜單,這對于行業而言,是一份殊榮,對于企業本身,也是一份肯定,同時,對于其它正在成長中的相關企業,也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那么,企業是如何“煉”成專精特性“小巨人”企業?中間有何訣竅?其實,細究起來,可以總結為“內外兼修”四個字。
首先,是政策的支持,自2011年9月首次提出將“專精特新”作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以來,陸續又有多個文件對此作出部署,力推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如工信部、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發展形成萬家“小巨人”企業、千家單項冠軍企業和一大批領航企業。并且,給出了具體的舉措。而借助這一系列政策“東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斷成長,并最終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其次,企業本身的努力也“功不可沒”,這主要體現在研發支出上。根據調查顯示,2020年,“專精特新”A股公司整體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為5.74%。整體看,處于較高的水平。因此,在高投入的研發基礎下,企業可以快速地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行業地位。這為企業的高成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上榜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意義幾何?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對于企業而言,不僅僅象征著榮譽,更有著巨大作用。
首先,在資金方面,上榜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可以獲得一定補貼,這對于支持企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根據國家指示,在“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將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重點支持1000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
除此之外,各地政府對于專精特新“小巨人”也有不同程度的資金補貼。如深圳市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對省專精特新企業,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上海市奉賢區對獲得國家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50萬的一次性獎勵;金山區對新認定的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60萬元一次性獎勵等等。
另一方面,上榜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也有利于企業融資、上市,提高品牌效應。當前,AGV行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應用范疇不斷增多,競爭也更加激烈。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無疑是塊“金字招牌”,可以讓客戶更好地認識自己,提升品牌效應。
在融資過程中,資本無疑更青睞于技術成熟的企業。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代表著國家的認可,這對企業融資、上市將起到巨大的幫助,使資本的“天平”籌碼更傾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