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術進化論:走向智能化和硅經濟
在世界銀行關于物流績效評估體系排名中,德國一直位于前列。在房殿軍看來,德國物流的強大,得益于對物流和供應鏈發展基因的掌握和遵循。他認為,物流主要包括物理維度和信息維度,隨著物流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信息維度的重要性日益顯著。
房殿軍認為,物流和供應鏈發展基因有:全流程、系統性(物流具有跨企業、跨行業甚至跨國界的特點,因此全流程、系統性非常重要)、客戶導向(要注重客戶服務)、流動原則(實物和信息都要流動起來)、效率最大化、成本最優化。
依據這些物流發展基因,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分析了物流的技術發展路徑,并認為物流技術的進化歷程是從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再到硅經濟(硅生態)。
房殿軍介紹,硅經濟的重要載體是智能物聯網(AIoT)和智能搬運機器人(AMR),AMR不僅體積小材質輕,最重要的是每臺機器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并實現了智能互聯(AIoT),設備之間能夠自主協同。如果一項任務有困難,機器人能自動叫上另一臺機器人共同來完成任務。
物流技術大趨勢: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
房殿軍認為,進入工業4.0,智能物流技術的發展方向主要是在信息維度,將向著可視化、透明化、可預測性、智能化和自主化的方向發展。其中,全流程數字化和可視化是工業4.0的基點;透明化可以揭示流程中深藏的技術和管理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基于歷史數據的分析和大數據的挖掘,便于掌控現在,預測未來;智能化和自主化是物流產業技術的發展方向。
具體而言,物流和供應鏈的發展趨勢有十大趨勢。一、硬件日趨標準化與模塊化,軟件趨向個性化與智能化:以實現供應商一體化擴展、協作式規劃與管理、降低復雜度、減少采購成本的目標。二、輕量化和群智能:機器人的體積越來越小、材料越來越輕,規?;鹤鳂I成必然。三、高柔性自動化:機器人正在從傳統AGV發展到多功能搬運機器人,甚至攀爬搬運機器人;智能機器人未來一定是全能的,既能在地上跑也能上貨架,既能在倉庫跑也能到生產線上去。
四、基于物聯網推動全流程數智化:如卡車上配備測量果蔬成熟度的傳感器,及時發現可能要壞掉的果蔬,為調度提供實時信息。五、數字孿生:將物流的物理維度和信息維度整合,并通過AI等技術讓智能物流走向更高層面。六、智慧供應鏈云平臺促成供應鏈生態圈的形成與發展:智慧供應鏈云平臺整合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形成整體價值鏈的網絡體系,未來將具備全流程數字化、基于大數據和預測算法的透明化、AI智能決策化等特征。
七、生產與物流不斷融合:德國正在研究未來的汽車制造,探索怎樣讓物流更好地與生產實現全自動對接。八、人機協同的智能物流系統:如機器人可以在倉庫自主導航和避障、自主搬運貨品和返回空托盤,還可以把工人帶到需要人工揀選的位置,與工人一起完成物流作業。九、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物流系統。十、區塊鏈技術:在物流與供應鏈上應用,能確保交易安全、數據產權和追根溯源。
中國物流實現換道超車:打造健康智能物流發展生態圈
對比德國的物流產業發展,房殿軍認為,中國物流與供應鏈具有巨大發展機遇:一、新基建與雙循環戰略,給物流與供應鏈帶來新生長;二、中國社會對數字化時代更開放和包容,企業愿意嘗試新模式、新產品和新服務;三、中國在5G、窄帶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處在世界第一梯隊,會推動物流與供應鏈的發展;四、數字化時代新的商業模式能為敏捷靈活的中國企業家帶來新商機,為中國物流與供應鏈換道超車提供機會;五、數智化技術有望大幅提高中國物流技術制造能力,提高物流與供應鏈服務行業的服務水平。
當然,中國物流與供應鏈也面臨一些挑戰:一、毛利率和市場規范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二、需要更加注重差異化競爭,提高業務專注度,避免惡性價格競爭;三、需要加強合作形成共贏生態、加快市場響應速度,而非主要靠自己生產制造;四、具有實踐經驗的物流技術與管理人才稀缺,互挖人才易導致勞動力成本快速增長;五、需要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讓企業更愿意持續投入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
房殿軍談到,打造一個健康的智能物流發展生態圈,每個企業都扎實地做好自己專長的核心技術,有利于中國物流和供應鏈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換道超車。
作為最懂物流的AI公司,曠視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以AI技術為核心的智慧物流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將AI技術應用到物流領域將帶來廣闊發展空間。如將計算機視覺應用到物流場景,自動識別貨架上的貨品,判斷貨品的位置、狀態,確保貨品盤點的準確率和取貨的精準度,這些都是曠視在硬件+AI上的創新研發,希望能為中國物流和供應鏈換道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