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行業首家室內外一體化智能服務機器人供應商,坎德拉科技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已經實現了多場景的園區無人駕駛落地應用。近期,更是完成了重點用于無人駕駛技術的3.75億元B輪融資,據了解,坎德拉投前估值20億,這意味著坎德拉科技的商業模式得到進一步認可。
為了更好地認識坎德拉科技以及了解無人駕駛領域的發展趨勢,園區無人駕駛全媒體采訪了坎德拉科技產品中心負責人王雪松,就園區無人駕駛和服務機器人產品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產研一體 落地三大核心自動駕駛場景
自2017年進入自動駕駛領域后,坎德拉先后推出多款自動駕駛物流機器人產品。經過多年發展,在園區無人駕駛領域坎德拉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目前,在自動駕駛領域,坎德拉以無人駕駛技術為核心,依托室外陽光機器人和室內燭光機器人兩個核心產品線,將機器人廣泛布局于園區樓宇配送、城市社區環衛、醫院智能服務三個場景。
2020年,在整個服務機器人的業務發展情況上,坎德拉表現不錯。王雪松表示,坎德拉重視技術的同時亦重視場景下的產品打造和開發,并能及時運用運營數據和反饋情況,對產品研發進行迭代和升級,坎德拉提供的不僅僅是自動駕駛產品,而是針對不同場景和業務需求提供的一整套服務。
作為深耕于智能服務機器人的供應商,坎德拉具備多種優勢。其中關鍵四點:業內領先的無人駕駛技術、整車開發的能力、采用車規級標準以及供應鏈體系的完善。王雪松表示:“產研一體的優勢,可以在產品設計的環節和過程中將工藝問題前置化的考慮,避免發生諸如外包生產時的配合和溝通的問題?!?
一機多用 無人駕駛領域唯一的分體式設計思路
談到核心的自動駕駛產品,目前,坎德拉發展了以室外場景為主的陽光系列機器人和以室內場景為主的燭光系列機器人。與其他自動駕駛產品不同的是,坎德拉的自動駕駛產品采用的是分體式的設計。分體式的機器人設計在AGV行業較為常見,但在無人駕駛領域,坎德拉是唯一在服務機器人采用這一設計,并完成室內外一體化接駁的企業。分體式機器人的設計思路來源于兩個方向。
首先是機器人和無人車的造價成本的昂貴問題,如傳感器(激光雷達)、算力平臺、車體架構的打造等,這些設計和打造并不會讓車輛產生業務價值并得到盈利,而是為了讓車輛具有自動移動的能力。以配送業務為例,移動是機器人的基礎能力,是保證將物品從A點運送到B點的基礎,而遞送才是機器人的核心功能,也就是機器人的業務能力。
王雪松表示,研發分體式機器人,不是在乎研發這套設備的高昂成本,而是采用分體式設計后,通過分體式機器人一機多用的特點,讓機器人多業務模塊的,長時間的運用來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分體式的設計不止能讓機器人搭載配送模塊,還能夠轉換清掃,清潔,消殺等功能模塊,為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其次,通過分體式的產品設計,坎德拉實現了無人駕駛在室內室外的轉運,陽光機器人與燭光機器人通過接駁式的,接力和分段的模式進行室內外的運輸,這一運輸模式能夠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的方式進行物資配送。陽光(室外)—燭光(室內)的運輸模式,與干線物流和支線物流的運輸關系異曲同工,如:火車——貨車——驛站——小車——配送三輪。從相對高速的,大體量的室外陽光機器人接駁到相對低速的,小體量的室內燭光機器人,實現最后一公里配送入戶全流程自動化解決。
目前,園區無人駕駛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和要求,但因為無人駕駛產品的自重比較大,運行速度比較高,坎德拉還是將車輛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因此,在進行產品設計的時候,考慮了車輛安全性的問題,包括傳感器的配置,算法,策略等一系列的設計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后,再考慮效率和體驗問題,以此確保車輛能在場景中得到應用。
末端物流配送需要更好的體驗和標準化的服務
中國具有完善的快遞系統,且具備強大的遞送能力。2020年,中國快遞量已達到了700億件,每年還以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長。目前,快遞招工難、工資上升問題、遞送服務糾紛以及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要求等問題越來越凸顯。
此背景下,自動駕駛機器人將得到不錯的發展。自動駕駛機器人可以替代部分的人工配送,降低行業的配送成本和緩解勞工資源緊張,例如在申通、聯通等快遞公司的末端勞動人工占比已經達到了5/4的比例。其次,以自動駕駛機器人替代部分末端人工配送,可以為末端物流配送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標準化的服務。在末端物流,誰能夠解決能力替代,并提供完整的方案和標準化的服務,誰就能夠更好地在這個場景立足。
盡管自動駕駛機器人擁有天然的優勢,但在末端無人配送商業化落地的問題上,還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其中,王雪松指出了兩點:1、環境因素本身的不可控性(如在南方沿海地區的臺風,北方地區的大學天氣等。);2、整個服務鏈條覆蓋的長度長,客戶要求高,因此,如何在保證客戶滿意度的情況下提供標準化的,高標準的服務,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