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體的發展趨勢看,行業當前正處于“大干快上”的階段,但蓬勃發展背后,行業的各種不理性競爭也“愈演愈烈”。今年一季度,行業內卷之勢更加“白熱化”,尤其是鋰電、光伏、汽車等熱門行業,價格戰已經到了“殺紅眼”地步。
“卷”進每一個行業
任何一個行業,終端用戶在選擇供應商時,過往是否有成熟應用案例是其挑選AGV/AMR供應商的重要考量點,但AGV/AMR企業在進入一個新細分領域的時候,如果沒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參考,在競爭中并不具備優勢,因此,“低價”成為其進入這一行業的“敲門磚”。
這種戰略本質上其實并沒有什么不對,“低價”拿項目-積累行業經驗-打磨產品及方案能力-形成自身優勢,也可以形成正向循環。但往往,很多企業低價拿的項目,并不能很好的交付,一方面,在于一些企業產品并沒有打磨好就開始急忙投入市場,尤其是跟應用環節各種工序對接和對場景的理解難以到位;另一方面,低價競爭來的項目,在后期的交付上可能為了降低成本會“偷工減料”,這就導致整體的項目質量堪憂,最后難以驗收。
低價低質帶來的后果就是進入一個行業做爛一個行業,長此以往,企業失去口碑,將“無路可退”,而整個行業也將面臨信任危機。
移動機器人行業卷不出老大
近兩年,資本的介入使得移動機器人行業的競爭逐漸朝著互聯網行業競爭模式靠攏。前期通過低價競爭模式搶占市場,對利潤沒有要求,在一輪又一輪的融資下,持續擴大市場份額,形成壟斷,再談盈利。
但這種模式其實很難在工業制造領域復制,移動機器人特別是在工業物流應用領域,真正的麻煩不是拿到訂單,而是拿到訂單之后的交付、服務。它并非是一個產品機制而是偏向于項目機制的投資,僅有技術,缺乏行業經驗,往往并不具備足夠的交付能力。除了交付,工業物流更重要的是對工藝,流程的深度理解,這是需要時間積累,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采用貼錢的方式搶占市場和客戶,把行業里的優質公司擠出市場,可自身也不會自動成為這個市場的主導者,因此,即便企業最后形成壟斷,也無法完全收割。
營收與盈利的平衡難題
2022年度,中國市場AGV/AMR企業銷售額過億元的企業約42家,與2021年度的36家相比,新增了6家企業。42家過億企業中,超過10億元的企業4家,5-10億元的企業3家,3-5億元的企業7家,1-3億元的企業28家。與2021年相比,10億以上以及3-5億元企業數量增多,可以看出行業第一梯隊企業拓展迅速,營收相較去年都有大幅增長。
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邁過“億元大檻”,但有些企業其實尚未實現盈利,甚至于項目做得越多,企業虧損越多。在AGV/AMR領域,一般來說,項目毛利率至少要在30%以上才能保證不虧本,在價格內卷之下,不說掙錢,有些項目很難達到收支平衡。同時,當前行業內普遍采用3-3-3-1付款方式,有些甚至還會零預付款發貨,如果項目難以驗收,刨去硬件成本,長期耗費在項目上的人力成本,會使企業更加“雪上加霜”。
當然,業內也并非沒有盈利的企業,有些專注于一個或幾個細分領域,形成自己的差異化優勢之后,也具備了議價能力。事實上,并非移動機器人行業“無利可圖”,而要看企業如何取舍。
資本“輸血”,企業“輸命”
不盈利的情況下AGV/AMR企業如何“續命”?依靠資本輸血是當前業內常態,但資本并不是做慈善,長期沒有回報的情況下不可能一直投入。
根據CMR聯盟數據統計,2022年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行業共發生22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過30億人民幣,無論是融資數量還是融資總金額方面,都較2021年有所下降。
事實上,通過對比近年來資本在移動機器人方面的投入,明顯可見的是,2022年資本對于行業開始趨于冷靜,當然,這其中有整體經濟下行因素的影響,但最主要的是,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資本的信心在減退,因此,2022年,企業融資變得困難,一些以往被資本看好的明星企業,也因為估值太高導致新的資本“接盤”意愿不高。
當前,AGV/AMR企業之間的內卷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國內市場,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企業已經從國內卷到了國外。
2022年,中國AGV/AMR企業在海外市場的銷售規模進一步提升,根據CMR產業聯盟數據,新戰略移動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2022年,中國AGV/AMR企業海外銷售規模為36億,同比增長44%。從2019年中國AGV/AMR海外銷售額首次突破10億人民幣到2022年的36億人民幣,不少企業的海外銷售占比得到較大提升。
2023年,根據CMR產業聯盟調研顯示,很多企業都表示今年將會在海外市場繼續加大投入,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份額。
事實上,當前已經有些企業注意到了行業存在的問題,畢竟,在資本趨于冷靜,而項目又無利潤的情況下企業也開始面臨嚴峻的生存問題。一些企業也開始在各個平臺、各種場合呼吁理性,不要內卷,但真正到項目競標時,仍舊是低價策略。
回歸理性不能只是嘴上說說,需要真正踐行起來,遵循商業價值,把“掙錢”當前是企業的第一要務。
當然,有些企業目前可能現金流還較充足,資本對其也很看好,會認為盈利與否不是當前公司重點考慮的。但事實上,當前全球的經濟形勢并不明朗,也充滿著各種不確定的因素,等真正面臨問題的時候,再去想如何解決問題,可能“為時已晚”。
錯過產業紅利,再想盈利也是難上加難
當前,經過前期的市場培育,在一些細分行業,終端用戶其實已經看到了移動機器人產品的價值并愿意為之付費,而移動機器人企業之間的低價競標往往使得最終敲定的項目金額遠遠低于企業原先預算,因此,無錢可掙成為業內常態。
在這種低價競爭下,移動機器人企業本身都不認可產品的價值,終端客戶如何能認可?長此以往,終端用戶可能會形成移動機器人這類產品并不值錢、也不好用的認知。
當前,我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產業智能化升級大勢下,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中,移動機器人行業也在快步上升階段,市場遠未飽和,錯過了這段產業紅利期,口碑做爛,市場飽和后,再想盈利也是難上加難。
聯盟作為行業連接各方的綜合性平臺,我們在此誠摯呼吁,希望各大企業保持理性,慎思篤行。企業的命運與整個行業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只有行業整體發展好,企業才能好,當前要做的,是攜手推動行業的發展壯大,而不是“自相殘殺”,移動機器人行業未來市場空間一定是千億級甚至萬億級的,每個細分場景、行業都值得被重視、值得被開發,沒必要在一個行業卷,堅持走自己的路,市場很大,相信能容得下每一家有產品有技術有能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