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作為重要交通樞紐之一,人流量大,占地面積廣。伴隨運營需求的不斷增長,各機場為應對巨大的客貨運輸量帶來的挑戰,正在積極探索機場物流建設,機場物流運輸作業的重要內容是行李及貨物,高效的物流作業是航班順暢有序銜接的保證,也有助于提高旅客滿意度,對于樞紐型機場而言更是如此。下文盤點了國外七大機場在物流無人化方面的探索,以饗讀者!
今年6月,成田國際機場用于運輸行李的第一批自動駕駛牽引車進入實際作業,運行路線是從2號航站樓的分揀區(行李處理區)到飛機待飛區,全程1.2公里。
據悉,日本航空(JAL)最早于2019年9月宣布,在成田國際機場禁區內展示自動駕駛牽引車,實驗車為法國TLD制造的“TractEasy”。2020年11月,丸紅與ZMP的合資企業AiRO也在成田國際機場禁區內展示了自動牽引牽引車運輸旅客行李和貨物,使用的是ZMP“CarriRo Tractor 25T”。2021年3月,JAL宣布成為日本首家正式推出機場行李自動牽引車的航空公司。據了解,落地的第一批自動牽引車主要處理大件行李和貴重物品,如高爾夫包和自行車等,這些物品無法用現有的傳送帶運送。此外,據負責人介紹,其處理的行李數量因航班而異,平均比例大約5%。
全日空(ANA)和豐田自動木材公司于2021年3月推出了新開發的自動駕駛牽引車,宣布在羽田機場開始首次演示。
該車具有實現高精度室內外無縫自動駕駛的自我位置估計性能,實現了可應對增加的牽引重量和爬坡行駛的駕駛性能。
今年5月,Soliton Systems K.K.在日本航空株式會社(JAL)以及Chubu Sky Support K.K.(CSS)的協助下,從5月23日開始在中部國際機場的限定區域內對貨物牽引車實施遠程駕駛的實證實驗。
使用的貨物牽引車是在現在JAL使用中的車輛上安裝了Soliton開發的遠程駕駛操作系統的車輛。從設置在名古屋市內的遠程中心,由在中部國際機場內具有駕駛資格的CSS的員工遠程對車輛進行駕駛操作。據了解,早在2020年2月,ANA就與豐田自動織機公司合作,在中部國際機場進行了貨物牽引車的自動行駛試驗。在試驗中,貨物牽引車安裝了障礙感應器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設備,后部拖掛了4節集裝箱。自動行駛牽引車在室內的貨物處理中心與室外的停機坪間進行往返行駛,距離約2.5公里。
早在2017年,日本航空就在福岡機場展開了裝載人工智能的自動搬運機器人為游客搬運隨身行李的實證試驗。自動搬運機器人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輪椅使用者、攜帶嬰兒車的客人等。試驗采用的機器人系日本歐姆龍公司今年2月推出的供工廠使用的搬運零部件機器人。兩輪驅動,外形猶如一個箱子,長度約80厘米,幅約50厘米,高約40厘米,最大裝載量60公斤。
2021年8月,新加坡樟宜機場正在測試的無人駕駛行李車,配備了四個主要感應器,以確保它順利安全行駛。投入使用后,它可把每趟行程的生產力提高15%。
該行李車由法國公司研發,實際操作中每架飛機需要配備兩輛這樣的行李車來運送行李。目前機場已為無人駕駛行李牽引車劃定的路線包括T3航站樓、T4航站樓附近。
2021年2月,Velodyne宣布了一項為期五年的銷售協議,向自動駕駛技術公司ThorDrive提供Ultra Puck™激光雷達傳感器。ThorDrive正利用Velodyne的激光雷達實現一項開創性的自動駕駛汽車(AV)計劃,為美國辛辛那提/北肯塔基國際機場(CVG)貨物和行李的地面拖拉提供支持。集成多個Velodyne Ultra Puck激光雷達的ThorDrive自動駕駛汽車可在CVG機場大門處的復雜、安全至關重要的環境中工作,提高機場的安全性和貨運效率。
早在2019年10月,英航就宣布與無人駕駛車輛公司Aurrigo合作,在倫敦希思羅機場測試無人駕駛行李拖車。
無人駕駛行李拖車可幫助英航進一步提升航班準點率,同時幫助英航及希思羅機場減少排放。
據悉,英航每天在希思羅機場行李中心與飛機之間需運送數萬件行李。這種無人駕駛行李拖車一次可載運40件行李,使用最新的導航技術,在機場場坪內選擇最短的運輸路徑。這種拖車只要一臺裝滿即可出發送到飛機前,從而加快行李的裝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