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特機器人已于今年1月份完成數億元C1輪融資。該輪融資由達晨財智和尚珹投資聯合領投,坤言資本跟投,深藍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這是艾利特機器人繼2021年9月,宣布由中金甲子領投B2輪融資后不到半年的再次融資。本次融資后,艾利特機器人將繼續加速全球生態布局,拉升產品力。
協作機器人是一種能與人類在同一生產線工作的機器人,真正達成人與機器人的“協作”。這種協作模式,是全手動和全自動生產模式的一個折中,在成本、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壓倒性優勢。
近年來,協作機器人的需求在高速增長。艾利特董事長兼CEO曹宇男認為,近期協作機器人市場明顯放量。“首先是產品素質積累到一定程度,其二是經過一定市場教育,客戶接受度有所提升。此外,在疫情背景下,中國供應鏈對于自動化改造、人力部署替代的需求也在日漸增加。”
基于此,成立于2016年的「艾利特機器人」,聚焦于平臺級協作機器人研發。曹宇男認為,協作機器人源于柔性化生產發展方向的需求,即插即用、開放性、平臺性是其產品特征。
對于“平臺級”的理解,曹宇男將協作機器人比作智能手機。“圍繞智能手機,各種操作系統、APP等生態逐漸發展起來。我們期待通過底層的軟硬件開發能力,做平臺型的‘手臂’??蛻裟芡ㄟ^艾利特的軟硬件,進行二次開發屬于自己的產品。”
目前,艾利特主要推出兩個系列產品。一是面向中端和國內客戶為主的EC系列,包含了從3kg到20kg負載的協作機器人,滿足3C、汽車、醫療、電力等多種應用場景。二是面向高端和海外客戶的CS系列,在運行系統和編程系統等軟件方面,機器人關節模組等結構及硬件方面,以及頂層算力庫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
在產品方面,艾利特還將推出基于傳感器融合技術加持的自組態協作機器人CS+系列,以及面向未來智能廣譜應用的CA系列。
在曹宇男看來,艾利特協作機器人的優勢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技術基因。艾利特創始團隊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在該賽道已深耕近20年,技術實力優勢明顯。目前,艾利特從核心部件中的控制系統、關節模組電機、雙絕對值編碼器、伺服系統、冗余安全系統等底層硬件,再到操作系統、異構算法庫、工藝庫、編程系統等軟件,都實現了完全自主研發,且已取得數百項專利。
二是客戶理解。曹宇男認為只有深度切入長尾領域,洞察客戶的真正需求,才能不斷適配新的業務場景。“目前大多數需求場景都集中在汽車、3C這些傳統工業領域上,但例如藥品研發、新能源、電力、半導體等行業也有剛性需求。在這些新開辟的賽道,艾利特已經做好準備并且先行布局。”
三是產品品控。包括供應鏈的穩定性及可替代性、安規標準及第三方認證、NPI環節的生產植入、研發側的可制造性設計等各個方面。“機器人行業比拼到后期,就是講質量的問題??蛻羝鋵嵏枰€定交付、保質保量的產品。”
在應用領域上,艾利特機器人主要應用于汽車零配件、醫療、3C及半導體、新能源、金屬加工、新商業等領域中。具體工藝包括裝配、上下料、檢測、取放移載、打磨拋光等,解決客戶小批量、多品種、訂單波動、安裝空間有限等問題。
渠道方面,艾利特通過開放端口并提供全產品生命周期的技術支持,采用代理商調研需求的方式,建立合作綁定關系。除國內市場外,艾利特已于2021年成立了北美子公司,已將產品銷往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地區。
至于未來的市場格局,曹宇男表示,協作機器人最后會演進成入口型的生意。“如果客戶習慣了艾利特的機器人使用方式及編程環境,也就更可能使用我們的生態資源進行二次開發。所以讓這個平臺更好用、更開放,打通非標自動化集成的瓶頸,豐富用戶使用場景,是大家的共同目標。”
作為本輪投資方,達晨財智合伙人梁國智認為:“協作機器人是整個機器人行業的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部分,這一賽道的成長具有很大的確定性,代表了機器人應用的下一個時代。因而,達晨堅定看好協作機器人的發展方向。作為在制造業領域已有20年投資經驗的創投基金,達晨的角色定位是‘產業賦能型’投資者,達晨生態的相關企業,包括3C、半導體、鋰電、醫療等領域,都能夠和被投企業產生結合點。”
達晨財智董事總經理周志成表示:“每一次‘出手’,達晨更看重長期成長性與發展空間,或者說在長期發展的賽道里有足夠沉淀和底蘊,可以走得更長遠的長跑選手。而艾利特機器人的團隊基因具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同時具備市場和產品產業化的沉淀,達晨愿意與像艾利特這類優秀企業一起成長,與優秀企業家同行。”
尚珹投資黃鄭表示:“我們對于柔性化的協作機器人關注由來已久,相信這類技術形態,可以填補以剛性見長的傳統工業機器人的空白。中國輕量型機器人有廣大的應用場景,正處于持續突破的階段,屬于高速發展、具備數千億市場規模的賽道。尤其隨著中國勞動力結構發生轉變,機器換人的趨勢在未來10-20年還會更加明朗。我們看好艾利特的布局兼具前瞻性和成長性,以及它在機器人底層技術,包括控制系統、運動軌跡規劃、制動等領域都具有競爭力。此外,艾利特的商業化路徑相當清晰,包括目前搭建的銷售體系——重視代理商渠道和可持續的網絡生態,將技術和商業化做了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