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搬運模式需要“變革”
中力董事長何金輝認為,“物流行業需要沖擊,搬運模式需要變革。”
何金輝對新戰略移動機器人全媒體記者表示,變革主要基于兩個維度出發,“第一是人類的搬運史,從人工搬運到利用工具搬運,再到動力工具,一共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動力工具從一百多年前,克拉克發明了叉車以來,整個搬運架構和技術,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第二是人類的移動史,人類有“三大移動”,分別是人的移動、信息的移動和貨物的移動;其中,人和信息的移動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但是到現在為止,貨物的移動,特別是場內物流的自動搬運,還是沒有真正好的產品去打開市場。”
以史為鑒,以觀未來。何金輝的理解是,貨物的移動無外乎四步動作——“卸、移、堆、裝”,即月臺的卸車動作、入庫的搬運動作、入庫后堆垛的動作、應生產需求從倉庫到生產線到出運的裝卸動作。傳統人工模式會產生三大問題:人工成本過高,存在安全隱患以及搬運效率無法滿足生產線節拍。
傳統的物流模式無法滿足現代工業模式時,我們應該怎樣去變革?
何金輝表示,“變革大家都想到了,就是無人搬運,但對于中力而言,我們希望同步模式與設備、模式與產品,共同來改變傳統的工業物流模式。工業4.0有兩大部分組成,一個是生產部門,第二個是配套的物流部門。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大技術,對傳統物流搬運模式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和沖擊,改變中軸線上人類的搬運史,平面上人類的移動史。”
中力“五大智能搬運新模式”的突破與創新
從成立至今,中力一直在探索搬運前沿技術,想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幫助企業以最簡單的方式提升搬運效率。此次中力發布的“五大智能搬運新模式”顛覆了以往傳統的物流搬運方式,給工業物流自動化搬運帶來了新的思路。
何金輝介紹,“我們用不同設備匹配不同模式,把場內物流搬運流程,切分成五個不同的部分,由細分場景決定應用,由應用決定產品。”
①“環流”模式
“環流”模式即采用極簡智能機器人以循環運作模式完成點到點的配送需求。將工廠看做一個城市,環流模式分為集結站點送貨和隨叫隨停兩種,即環流公交模式和環流的士模式,一個產品可以滿足多個模式并可隨意配置路線,完成場內同車間、跨車間或跨樓層的平面搬運需求。“公交模式”和“的士模式”可以配合車隊管理系統的“紅綠燈”,人在其中承擔“交管”的角色,便可以大大減少人力的投入。
“環流”模式的核心在于通過極簡的搬運機器人來實現生產線的物料配送,實現成本與效率的最優化。何金輝介紹,與“環流”模式相配套的智能搬運機器人,采用簡單的設計,部署簡單,不需要安裝復雜系統,同時通過對相關零部件的成本優化,可以幫助終端用低成本實現高效率。目前,與環流模式相配套的,中力主要有智金剛和XP、XC系列搬運機器人,其中,XP系列市場價最低僅需4.9萬。
②“拉動”模式
“拉動”模式以終點端發起指令,X-Mover接收指令并通過庫位“空滿”識別自主完成指定任務。何金輝在這里引用了日本的“看板概念”,指為了達到準時生產方式(JIT)控制現場生產流程的工具。準時生產方式中的拉式(Pull)生產系統可以使信息的流程縮短,并配合定量、固定裝貨容器等方式,而使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流動順暢。
何金輝在采訪中提到,“‘拉動’模式可以結合我們現在發明的新系統——空中相機+庫位管理系統,由空中相機識別空位,通知相應機器人到倉庫取什么樣的貨,通過分布式倉儲系統的數字化,感知貨物方位,機器人就可以直接在門口取貨,此時上一個流程的機器人已經把貨整理好放到門口,在門口直接就可以將貨物運輸到生產線旁邊。此中,看板猶如鏈接各道工序的“神經”,有效傳達生產及運送指令,同時防止過量生產和過量運送,把生產需求簡單化。”
③“推動”模式
“推動”模式以發出端發起指令,X-Mover接收指令并自主完成指定任務,實現始點端到終點端、多端的搬運模式,電商物流為典型的場景代表。
“從生產線下來的產品要放到倉庫,我們用這種推動模式,由物料搬運的起點發起需求,推動物料運輸到各個使用終點?,F在我們做的最好的是物流行業,跟一些物流公司都已經達成了合作,我們的推動式機器人根據貨物訂單的運輸路線,用9km/h的速度快速進行‘奔波式’傳輸和分類,可以用有力的管理解決所有企業的效率問題和倉庫空置率問題。”
何金輝指出,“推動”模式非常簡單,用這個模式加上配套的機器人,可以實現各行業倉庫的成倍運輸。
④“分布式倉儲”模式
“分布式倉儲”模式是以標準料架為載體,X-Mover 自動堆垛,實現車間在倉庫、倉庫在車間的分布式模式,可隨意組合的倉儲運輸,徹底改變貨架存儲。
何金輝指出,這個模式有五個好處:
第一,可以把原材料倉庫分布到生產線所需的最近路徑上,把原來集中式倉儲變成分布式倉儲,大大提高運輸效率;
第二,可以把載具標準化、數字化,通過載具的數字化,不僅可以實現標準化的搬運,還可以知道貨物的重量、尺寸、貨的標識、貨的來路和去向、需要投入多少載具,隨時隨地監測全線動態;
第三,基于載具的標準化,可以達到整體標準化,讓開發的相應設備協同載具“無縫對接”,使得倉儲面積大大提升。同時,當生產變化時,倉庫也可以隨之變化,取消貨架的概念,增加物流的柔性;
第四,通過更進一步的人工智能學習技術,能夠讓模式更加智能化。比如說,明天要什么貨,今天晚上整理出來,變成一個個獨立倉庫,以此提升過程效率;
第五,可以實現數字可視化,在整個堆垛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通過數據實現三維數字化,也就是貨物在什么地方,哪一層都有什么貨物,在管理軟件上面可以完整顯示。
⑤“轉運”模式
“轉運”模式即實現封閉場景內及室內外的物料自動轉運。這一模式解決的是“原料從卡車卸到倉庫,從倉庫把成品送到卡車”的生產線兩端物流搬運需求。此模式中要求產品適用于“全天候、全天時、全工況、全場景”室外搬運+室內搬運+人車混場的復雜場景,最終達到“人機合一”的境界。中力基于其智能化技術而重新設計了符合模式需求的叉車機器人,打造了該模式下專業的智能轉運機器人,實現了兩端的無人化和智能化。
從中力發布的五大新搬運模式上,可以看出,相比于完全的無人化,中力的核心理念是“人機協同”,讓機器人和特種工人一樣,分門別類的去解決傳統的裝、卸、移、堆四個專業搬運動作。在何金輝看來,機器人完全替代人目前來說是很難實現的,但是可以通過二者的合作共融,并讓機器人在一個領域或多個領域內發展為高端搬運“專家”,來實現效率的最優及成本的最低。
“4大優勢”推動中力智能化轉型
搬運模式的實現載體在于物流設備,中力此次發布的系列新搬運模式都需要機器人與方案相輔相成。作為一家傳統的物流搬運機械廠商,中力在智能搬運機器人方面的探索從未停止。
何金輝提到,中力很早就開始關注移動機器人這類無人化搬運設備,也在很早之前就開始做一些研究跟探索,后續逐漸開始產品化跟實際應用。
中力的智能化產品——“搬馬機器人”系列產品基于激光與視覺SLAM、視覺貨物識別、視覺人形識別、分布式規劃及手自一體和極簡UI 等技術,并結合中力沉心多年電動物料搬運設備積累的市場、服務等優勢研發,實現了去中心化,降低了應用門檻和資金投入,且無需對環境進行大改造。
近期,為了更好的配合新搬運模式的應用,中力又全新推出了1.5噸智能搬運機器人“智金剛”,該產品可解決場內同車間、跨車間、跨樓層的平面搬運問題,采用中力自主研發的視覺導航技術,能適應周邊環境任意變化,無需環境改造可快速落地投入使用,同時采用“換電模式”,通過電池替換增加車體的續航能力,可以減少車體充電時的空置時間,打造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性的多機集群物流生態。
何金輝表示,盡管目前中力以移動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搬運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但依托在傳統業務方面的積累,中力也擁有眾多優勢。
首先,機器人智能系統考驗的是技術,底盤穩定性考驗的是實力,在機器人本體方面,中力每年投入了大量的智能制造設備去提升產品質量,產能超過50萬臺,具備極強的制造優勢,包括成本優勢和效率優勢。
其次,中力擁有極強的高端技術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外與海內外的各大高校以及智能領域的頭部專家進行合作,對內有專門的機器人研究院,專家級別研發人員超過百位。中力在產品研發上繼續發揮其創新優勢,專為工業物流4.0的五大模式打造更專業的搬運機器人。
再者,中力在海內外設立本地化管理團隊、銷售團隊及龐大的經銷網絡,具備完備的銷售能力和健全的服務能力。待產品入市后,中力將運用整個物料搬運行業的經銷能力和服務能力,多方位擴大自身競爭壁壘,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最后,中力在傳統叉車業務的基礎上,積累了對物料搬運行業的深刻認知,“這是我們能夠開發出符合市場需要的智能化產品的關鍵。”
何金輝透露,“當前,在電商、物流、汽車制造、電纜、包裝等行業,我們的搬馬機器人系列也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落地案例。”
結語:在智能化轉型的大潮下,從傳統叉車到物流搬運機器人,市場正在見證著這家傳統叉車制造商的轉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力所做的,并不僅僅只是產品層的智能升級,而是對整個物流搬運模式的思考與變革。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