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較為迅猛,產業規模與市場空間不斷擴大,但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核心技術研發、價值鏈分工、人才培養等領域,面臨瓶頸制約,為進一步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報告》提出七點建議。
一是繼續加強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
樹立正確的機器人產業發展理念。充分依托政、產、學、研、金、用等方面深度融合優勢,一方面,對當前產業發展“小散弱”的問題應有清醒認識和解決思路,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科學發展、理性發展;另一方面,把握全球智能化的演進趨勢,聯合國際同行共同推動機器人的智能化發展。特別是加強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戰略引導。圍繞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態勢,適時出臺有針對性的戰略規劃予以引導支持,加快形成國家和地方協調一致的產業政策體系,引導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二是有效拓寬機器人企業投融資渠道。
首先,研究建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引導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快設立國家級產業引導基金,為及時把握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提供資金保障。從國家層面加強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戰略引導和統籌規劃,持續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合理優化資金配置方向,助推機器人產業產品技術轉型升級。同時,以鼓勵金的形式引導地方設立基于本地資源稟賦和政策特點的專項配套基金,促進機器人企業與地方政府、地方園區互動合作,重點支持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共同帶動我國機器人產業在正確的道路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其次,有效提高面向機器人產業的財政支持效率。加強對機器人產業財政專項資金監管工作,確保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規范推進。一方面,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研發環節的財政扶持力度,重點提高機器人企業關鍵技術與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項目的財政補助強度,大幅提升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產業發展速度;另一方面,加強在項目審核的監管和補助后續反饋工作,積極組織開展對機器人企業發展補貼政策執行情況及專項資金使用效果的動態評估,嚴格執行機器人產業化補助政策的資金申報、審核和實地驗收工作。
三是持續提升機器人產業自主創新能力。
推進核心零部件和重大標志性產品率先突破。圍繞市場和產業發展需求,加強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技術和質量攻關,提升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發揮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的支撐引領作用。依托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發揮行業骨干企業主導作用、中小企業協同配套作用、高??蒲性核夹g支撐基礎作用、行業中介組織的保障服務作用,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暢通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渠道。
四是積極搭建機器人行業開放式資源共享平臺。
積極開展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運用行業協會、學會、產業聯盟等第三方機構的組織協調作用,搭建更多交流合作載體,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技術、標準、產品、人才、資本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我國機器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此外,著力推動建設國家級機器人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集成作用,將互聯網與機器人產業進行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以機器人為主體,以互聯網為依托,以公共服務為支撐,集政策研究、產融合作、資源匯聚、人才交匯、標準制定、創業孵化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圍繞機器人相關技術和產品推廣開展跨界交流,促進行業內信息交流和跨界合作,實現跨機構、跨區域的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全面打通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資本鏈,促進機器人產業良性可持續發展。
五是有序實施機器人產業應用示范工程。
首先,積極開展機器人在細分行業的推廣應用。圍繞機器人區域發展特色和重點應用領域,因地制宜實施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典型行業應用示范工程,引導企業分步驟、分層次開展機器人在細分行業的推廣應用。充分發揮產業發展基金作用,吸引社會資本發展融資租賃服務,利用外包服務、新型租賃等模式,推動特種機器人在現場保障、安全生產、搶險救援等領域應用。
其次,加快推進機器人產業區域差異化集聚發展。結合不同區域機器人產業實地發展基礎及特色,引導機器人企業依托當地深厚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加快產業集聚,增強核心競爭力。長三角地區充分發揮自身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整合優勢和科技資源集聚優勢,積極打造國家重要服務機器人產業創新基地;珠三角地區依托基礎雄厚的制造業優勢和家電、機械裝備、汽車等特定領域的產業積累,全面開展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示范;京津冀地區積極利用北京的政策和人才優勢,重點發展智能機器人產業;東北地區借助龍頭企業和核心科研機構雄厚的技術研發基礎,重點圍繞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開展重點研發,推進雙臂機器人、手術機器人、重大標志性產品率先突破;中西部地區結合當地既有工業基礎,通過引進培育的方式發揮外部資源對本區域產業的激發帶動效用,發展特種機器人在安防監測、搶險救援等專業場景的應用。
六是逐步完善機器人產業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
首先,加快建立健全統一的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充分調動企業參與制修訂標準的積極性,鼓勵骨干企業在國家機器人標準化總體組的指導下,加快研究制訂產業急需的各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支持機器人評價標準的研究和驗證,構建和完善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強化標準之間的協調性和一致性,實現產品標準對接,規范市場秩序,避免良莠不齊、質低價廉的惡性競爭。
其次,提高機器人檢測認證的規范性、一致性和采信度。在已經建立的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機器人檢驗與認證體系建設,建立企業和產品信用檔案制度,規范行業競爭秩序,加快推動我國機器人檢測認證工作邁入制度化、規范化,提升我國在機器人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研究制訂機器人認證采信制度,建立認證機構、檢驗檢測機構、企業和產品的信用檔案和“黑名單”制度,并與配套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接,統一公開發布相關檢驗檢測認證結果,實現社會共治和部門協同監管。
七是加快推進機器人領域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建設。
建立符合我國機器人發展實際的多層次應用型人才教育培訓體制。加大機器人領域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訓力度,培養從系統集成、安裝調試、操作維護到運行管理的多層次、多類型應用型人才。積極搭建校企交流平臺,鼓勵重點企業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探索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良好對接,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切實為機器人企業輸送培養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與此同時,建立機器人行業高端人才跟蹤評估體系。針對入選高端人才的工作實績、引領作用、經濟效益、社會效應進行科學、合理、客觀、公開、公正的評估評價。